2022年5月27日中午,bv伟德官方网站首期中青年学术骨干教师研修班的学员交流研讨活动“新时代积极应对老龄化的跨学科交叉协同研究”学术午餐会在我院举行。来自bevictor伟德官网、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院、化学化工学院、中国语言文学学院、建筑与规划学院、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外国语学院、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生物学院、法学院、设计艺术学院等学院的20余位专家学者,就新时代积极应对老龄化跨学科交叉协同研究进行了交流探讨,探索从跨学科研究新视角提供面向国家重大需求、凝聚湖大专长特色的老龄问题解决方案和智慧。学校组织部钟文勇副部长介绍学员交流活动是培训班的学习方式。学院党委书记付蓉芬出席午餐会并致辞发言。我院阳义南教授主持会议。

学术午餐会现场

阳义南教授发言
阳义南教授首先介绍了我国人口年龄结构,以及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国家战略与规划政策。他梳理了目前的老龄国家研究现状,并重点介绍积极应对老龄化的跨学科交叉协同研究方向及相关平台建设的建议。他提议通过跨学科的交流、对话与合作,可以探索科研新范式,共同孵化创新成果。
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院刘杰教授结合研究团队的相关科研工作和成果展开分享。他指出学科交叉融合是学科发展的必然趋势,可以就数据统计、模型建构等方面加强与相关专家学者的合作,就老龄化科技产品的研发加强与相关学院的深入探讨交流。

邱丽萍教授分享
化学化工学院邱丽萍教授围绕“基于核酸适体的疾病精准诊疗”进行分享。她指出疾病的发生、发展本质上是机体在分子水平上的变化,分子医学的关键是分子识别,核酸适体作为一种新型的分子识别工具为老年疾病诊断治疗及病理研究的革新提供了机遇。

刘璇教授和罗先海副教授分享
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刘璇教授围绕“通过技术赋能实现高质量的养老医疗服务”进行发言。她提出信息技术发展为老年人提供高质量的养老医疗服务奠定了基础,利用物联网等新技术可以实现服务与需求的信息互通。通过信息增值使得智慧养老院对老年人的养老医疗服务更加精准化、人性化。
中国语言文学学院罗先海副教授结合口述史研究方法,探讨了如何更好地挖掘老年群体的潜能和价值。他提出应整合优化社会资源,推动养老智库的建设,加强对老年群体经验和智慧的研究。

张荣鹏教授和陈飞教授分享
建筑与规划学院张荣鹏教授从应用技术的视角出发,分享了智能建筑、健康建筑与新型建筑室内环境控制,通过适老化设计和互动智能体验,可以营造更适合老年人体参数的室内环境,让老年人享受更便捷舒适的居家生活。
外国语学院陈飞教授就“语言、认知及其神经的关系”进行分享。他指出我国人口老龄化面临着十分严峻的形势,未来将更加突出。他结合语言、认知和神经之间的关系,提出通过分析老年人的语言特征和语言模式,可以潜在地预测产生认知障碍的风险,帮助老年人更加健康地生活。

方乐缘教授分享
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方乐缘教授围绕“资源受限下智能图像处理”进行分享。他指出人工智能已成为经济发展新引擎和社会发展加速器,数据、模型和算力成为当前人工智能的三大基石,介绍了所从事的弱监督学习、域适应学习、小样本学习和轻量化部署,主要应用于工业智能制造、城市智能管理、智能医疗诊断和遥感智能监测。

姚瑞枫教授分享
生物学院姚瑞枫教授聚焦抗衰老药物研究这一议题,探讨了老年人抗衰老的新途径。他提出通过分子合成研发抗衰老分子,从而研制具有抗衰老功效的保健品。同时,抗衰老保健品要使广大的老年人群体都能用得起,从而促进有生命质量的老龄化。
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院刘侃教授围绕“养老服务和养老产品的标准与规范”进行发言。刘侃教授从社会和法律的角度分析了当前在人工智能赋能养老服务的过程中存在着标准和规范缺位的问题。他指出要逐步完善养老服务和养老产品的标准和规范,通过人工智能赋能,为老年人提供更优质的养老服务和养老产品。

刘侃教授和姚诗教授分享
法学院姚诗教授认为学科单一的横向发展已无法满足日益突出的社会问题,学科交叉研究势在必行。她指出法律处于规则和事实之间,但当前老年法律过于注重对规则的解释,缺乏对于事实的关注。在今后要加强与其他学科的合作,以充分了解我国人口老龄化的现状,为完善老年人相关的法律贡献法学力量。

曾湘祥教授分享
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曾湘祥教授围绕“人工智能赋能药物研发”进行发言。他阐述了传统药物研发成本高、周期长、成功率低的背景。指出AI技术赋能新药研发,可破解时间与成本困局,在今后应重视“AI+药物研发”在老年人医疗健康产业发展中的作用。

欧阳虹彬副教授分享
建筑与规划学院欧阳虹彬副教授围绕“养老服务机构的规划布局”进行发言。她指出人口老龄化速度及规模前所未有,科学布局养老服务机构是极为必要的。养老服务机构布局要结合区域人口特征,加强区域统筹,明确差异化指标要求,提升对独居、高龄、失能失智等重点老年人群的服务能力,建成方便可及、服务专业、功能复合、层次多元的养老服务机构格局。

刘梦非副教授和欧静副教授分享
设计艺术学院刘梦非副教授和欧静副教授围绕“智慧健康”进行发言。智慧健康模块体系主要包括健康机理、健康产品与服务设计、健康产品体验三个方向,设计艺术学院研究团队将以客户需求为导向,以用户体验为核心,以学科交叉为抓手,打造集健康产品机理分析设计、保健养生、健康管理、健康服务于一体的智慧健康生态,全面助力健康中国建设。
最后,付蓉芬书记对兄弟学院的专家学者能够拨冗参加本次学术午餐会表示感谢。她认为此次学术午餐会实现了跨学科交流和协同研究的目标,为bevictor伟德官网的教师带来了丰富的启发,为更好地推动新时代的老龄化研究提供了强劲动力。她表示bevictor伟德官网将继续为跨学科交叉协同研究提供学术交流的环境和平台,希望各位专家学者以此次活动为契机,不断深化交流,创新合作模式,推动跨学科合作研究向更宽领域、更高层次发展,形成高质量的合作成果。